发布时间:2014-03-10浏览量:1565
同业存单发行遇冷
不给力的收益
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消息显示,本期招标的为兴业银行2014年第5期同业存单,存单期限为6个月,发行价格为97.3030元,参考收益率为5.50%。计划发行量为30亿元,实际认购19.4亿元,成为自去年启动同业存单发行以来,首次未能全额认购的情况。
“如果资金特别紧张,就会把价格抬高一些,现在很多银行做这个业务,‘试试看’的心理比较普遍,中标则好,不中也没什么影响。”他补充说。
事实上,兴业银行前几次的“尝试”还是比较成功的。作为率先拉开2014年同业存单发行序幕的银行,兴业银行此前已先后发行了四期同业存单。其中,前4期的发行规模分别是20亿元、50亿元、30亿元、20亿元,参考收益率分别为5.55%、5.30%、5.2%、5.50%。
整体来看,已经发行的5期同业存单在规模和收益方面都大致趋同,缘何第5期出现了未能足额认购的现象,有分析认为与本期发行的时点有关。“资金交易需要考量供需关系,进入三月,很多机构都会对资金的节奏安排、头寸做出一定的调整,不会很快做出交易安排。”一位交易所人士介绍说,“也有可能是观望的态度,毕竟现在多数银行还只是公布了发行计划,不排除后续更有优势的收益出现。”
这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同。“如果说这个业务有风险,无非是利率风险,比如刚在兴业存完,其他银行就发了更高的,这就是收益的损失,大家在交易之前都会观望一段时间,看看走势。”前述同业业务部人士坦言,“加之目前对中长期资金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,央行刚刚重启28天正回购,对交易预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。”
此外,据他介绍,与此前的同业存款不同,同业存单业务的出发点在于增强流动性,业务透明度更高,也更具标准化,因此交易之时,考量因素也会增多。
“灵活”的存款
去年12月,央行发布了《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以期拓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,促进货币市场发展。基于同业存单的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等特点,业界普遍视其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项新进展。
但就操作层面而言,去年的情况并不算成熟,“从去年的发行利率水平来看,普遍低于同期限协议存款利率,也就是说,大家还是以相互‘帮衬’为主,从收益层面考虑的并不多。”前述同业业务部人士介绍说。
进入2014年,“名单”(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)内的银行纷纷制定了计划与安排。截至上周,已有8家银行公布了今年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,根据已公布的8家银行发布的201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,今年计划发行总额合计约为7100亿元。其中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2014年计划发行额度均为1000亿元,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计划发行额度均为800亿元,农业银行为500亿元。
按照央行要求,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单制度实行年初额度报备管理,年内余额不超过备案额度即可,发行人可在当年发行备案额度内自行确定每期同业存单的发行金额、期限,但单期发行金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。
截至目前,除兴业银行已发行5期同业存单之外,中信银行方面也于本月7日发布了“计划发行量20亿元,期限6个月”的发行公告。虽然其他银行的具体发行计划还不得而知,但在业内看来,这种“灵活”的存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,可以提高银行“主动”管理的能力,“开展这项业务就是为了让存款更为灵活,以前的流动性太差,容易受到市场的牵连,现在存单的持有机构可视自身资金情况参与发行、购买、甚至是转让,存款就可以‘流动’起来。”
除了同业存单之外,监管层的态度也显示,让存款更为灵活的“大额存单”也被提上议事日程。央行曾在2013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,“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,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。”
去年12月,央行发布了《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以期拓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,促进货币市场发展。